第255章 又到科举-《大秦:子婴的逆袭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张良如今乃是大秦的九卿之一,而且这科举的主考官就是张良,之前郭家的确是不怎么明白,但是现在他明白了,张良的话对于科举的选拔一定是有着相当的分量的。

    当然郭家也不知道,张良虽然的确有很大的话语权,但是最终做决定的人还是子婴,因为子婴对于科举的重视程度,跟科举有关的事都是子婴再做。

    比如说糊名这件事,就算是在后世的大唐科举中都是没有的,    那是从宋朝开始的,    不过子婴在自己的科举一开始就采取了糊名的方式,    一开始张良还是相当蒙圈的。

    因为自己和别的考官几乎不可能认识考生,不过对于此事,子婴却十分的坚持。

    他之所以坚持,就是因为他知道在后世的大宋为何非得以糊名的方式进行科举。

    子婴是知道的,从大宋开始,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,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。

    那是因为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,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。对此,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,主要是糊名和誉录制度的建立。

    糊名,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、籍贯等密封起来,又称“弥封“或“封弥“。宋太宗时,根据陈靖的建议,对殿试实行糊名制。

    后来,宋仁宗下诏省试、州试均实行糊名制。但是,糊名之后,还可以认识字画。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,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。

    考官评阅试卷时,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,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。这种制度,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。

    只不过可惜的是,到了北宋末年,由于政治日趋腐败,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。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,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,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。

    至于誊录这件事,子婴觉得大秦新啊按照可能还没发展到那个程度,但是糊名却是非常有必要的,他在大秦实行的这些事,那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。
    第(2/3)页